表演艺考必修课:自我与角色的奥秘
在表演艺考的基础课中,理解表演里“自我”与“角色”的关系极为关键。这就好比演员在创作时,内心有两个“小人”在博弈,即“第一自我”和“第二自我”。19世纪法国演员哥格兰提出的这一概念,为表演艺术提供了深入的理论基础。
两个“自我”是什么
“第一自我”,是演员自身实实在在的个性、过往的情感经历以及积累的能力。它是演员在生活与表演中的主体核心,是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一直存在的本我。如一位性格开朗、生活中充满活力的演员,这就是他的“第一自我”特质。
“第二自我”则是演员在舞台上塑造的角色形象,涵盖角色的性格、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行为习惯等,是演员通过表演传递给观众的直观呈现。像演员要饰演一个性格内敛、多愁善感的角色,这个角色就是他创造的“第二自我”。
两个“自我”的互动
两个“自我”关系紧密且微妙。
控制上,“第一自我”需冷静掌控“第二自我”,即便角色情绪激烈,演员也要保持沉稳,依对角色的理解呈现情感。如演极度愤怒的角色,演员需用理智把控节奏,而非真失控。
融合与分离上,演员要融合自身部分个性与角色特点,让角色更真实,但也要避免个人情感完全代入,比如演悲伤角色,不能只沉浸自己的悲伤记忆,要贴合角色背景演绎。
提升上,演员通过练习增强“第一自我”能力,能更自如驾驭“第二自我”,助力个人成长与表演水平提升。
实现两个“自我”统一
为实现两个“自我”的和谐统一,演员有多种方法。
其一,要深入钻研剧本,全面了解角色的背景故事、性格形成原因、情感变化历程等,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走进角色内心。
其二,持续提升自身表演技巧,如丰富情感表达的层次、精准控制肢体动作等,以更好地展现“第二自我”。
其三,在表演时保持冷静理智,不被外界因素或自身情绪干扰,保证表演的稳定性与可信度。
在表演艺考学习中,透彻理解并处理好“自我”与“角色”的关系,是每一位表演艺考生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,能帮助考生塑造出打动人心、真实可信的角色形象,在艺考中脱颖而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