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演艺考备考这些坑,千万别踩!
表演艺考,是许多怀揣艺术梦想的学子叩响专业院校大门的关键一步。然而,在备考与应考过程中,若陷入一些误区,可能会让梦想的实现变得困难重重。
千万别一味复刻经典桥段。
像《霸王别姬》里程蝶衣的身段、《活着》中福贵的神情,被无数考生反复演绎,考官早就审美疲劳了。考官更希望看到的是考生能结合自身特点,对经典角色进行有新意的诠释,而非简单的“复制粘贴”。
千万别过度打造人设。
有的考生为了在考场上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,精心设计出“忧郁才子”“活力甜心”等标签化人设。可到了考场上,一旦脱离预设的情境,就会显得极其僵硬,像个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。自然、真实的状态,才是艺考表演的核心。
千万别照搬网红表演套路。
短视频平台上那些夸张的表情、刻意的肢体动作,在考场上会完全掩盖你的真实反应。考官一眼就能看穿这种模式化的表演,他们更想看到的是你基于自身感受的、独一无二的表达。
千万别为了表演效果挑战生理极限。
强行做高难度的形体动作,或者用损害嗓子的方式去追求特殊的声音效果,可能会导致身体受伤,影响后续的考试,实在是得不偿失。
千万别忽视对生活的观察。
不去留意菜市场里讨价还价的大妈、地铁上疲惫打盹的上班族、街头醉醺醺的路人,你的表演就只能停留在想象层面,缺乏生活的质感和真实感。只有从生活中汲取养分,表演才能鲜活起来。
千万别闭门造车自己练。
自己一个人琢磨出来的演技,往往带着难以察觉的“小毛病”,就像衣服上沾了洗不掉的油渍。这时候,需要有经验的人,比如专业的老师、同学来帮你指正,才能让表演更规范、更出色。
千万别自我感动。
你声泪俱下地演完一段悲剧,可能还觉得自己感染力十足,但考官说不定正在默默数你眨眼的次数。艺术创作需要感性,但也离不开理性的控制,要清楚自己的表演是给观众看的,而不是自我陶醉。
千万别只沉迷于理论书籍。
《演员的自我修养》这类书能给你理论指导,但光靠看书救不了考场的失误,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没法直接教你怎么应对考场上的突发状况。理论要和实践结合,才能真正提升演技。
千万别挑战考官的耐心。
一段独白超过3分钟,或者一场戏里情绪爆发超过5次,会让考官怀疑你是不是在“演戏给演戏看”,觉得你把控不好表演的节奏和分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