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类

当前位置:首页>文章中心>艺考指导>表演艺考哭戏技巧,原来哭戏要这么演

表演艺考哭戏技巧,原来哭戏要这么演

发布时间:2025-06-25 点击次数:19

一、情绪铺垫

平时留意生活中令自己悲伤、难过等情绪的场景,如亲人离世、与好友分离等,将这些真实情感体验储存起来。表演时,根据角色经历和情感需求,从记忆库中提取相似情感。例如,角色若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,就回想自己类似的悲伤经历,让自己先沉浸在这种悲伤的情绪氛围中。

仔细研读剧本,分析角色的性格、背景、经历以及与其他角色的关系,明确角色哭的原因、时机和程度。通过写角色小传、内心独白等方式,更深入地走进角色内心,为哭戏奠定情感基础。比如角色是一个坚强但在经历重大挫折后崩溃的人,那么哭戏开始时可能会是克制的,随着情绪释放才逐渐爆发。

 

二、情绪积累

在眼泪掉下来之前,先要用细微的表情和肢体动作“埋线”。比如微微皱眉、呼吸加重、眼

神开始放空,手指无意识地攥紧衣角,这些小动作能让观众感觉到你情绪即将来临。

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,然后快速地眨眼睛,试图把眼泪逼回去。这种眼泪欲落未落的状态,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角色情绪的紧张。

 

三、情绪递进

开始时,先表现出克制的情绪,如眼眶微红、泪水在眼眶中打转,但努力不让眼泪落下,体现角色内心的挣扎和隐忍。接着,随着情绪的发展,让泪珠慢慢滑落,可能伴有轻微的抽泣声,身体也会有微微的颤抖,展现出情绪的逐渐释放。最后,达到情绪的高潮,放声大哭,身体剧烈颤抖,呼吸急促,将角色的痛苦、悲伤等情绪完全爆发出来。

在哭的过程中,加入一些细节来增加层次感。例如,在抽泣时,可以用手捂住嘴巴,试图压抑哭声;或者在大哭时,身体蜷缩成一团,表现出极度的痛苦。还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来体现层次感,如开始时的哽咽声,到中间的抽泣声,再到最后的嚎哭声,声音的大小、节奏、音调都有所不同。

 

四、收尾与控制

在情绪爆发之后,要逐渐缓和下来,不能突然停止。可以让哭声逐渐变小,抽泣声也慢慢减弱,身体的颤抖也逐渐平息,表现出角色情绪的逐渐稳定,从极度的悲伤中慢慢恢复过来。

眼神与表情的延续:即使哭声停止了,眼神和表情也不能立刻恢复正常,要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悲伤、落寞等情绪,让观众感受到角色内心的余波未平。比如,眼神依然空洞无神,或者带着一丝泪光,面部表情依然有些许悲伤的痕迹,这样能让哭戏的结尾更加自然、真实,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
微信二维码

15794386165